今天一则消息震惊了小编!王宝强一纸离婚声明,成功地把自己送上了娱乐新闻头条。而离婚的原因,是王宝强被自己最亲近的两个人携手扣上了一顶绿油油的大帽子。
无论是不是明星,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,将如此耻辱的家丑公之于众,这一炮放的可想而之是有多么的决绝和心痛。
首先,同情王宝强,移情换爱已是平常,但是最伤人的是——也许,其实从来没爱过。
从另一个思维角度看待这个问题,让我在酷热的三伏天,感到从骨头里散发出阵阵寒意,如果还有什么比失去爱情,财产和朋友更可怕的,就是忽然发现自己原来根本没有拥有过这些。
越来越多的NLP心理学专家从两人交往的语言、行为、潜意识层面的蛛丝马迹,得出结论,马蓉对宝强,其实没有爱:
再看老年妆视频,两人四目相对,王宝强泪眼婆娑的说想白头偕老,马蓉顾左右而言他“不想让你看到我现在这个样子”。
现场直播两人电话沟通,马蓉着急挂断,王宝强黯然神伤。
戛纳红毯两人热吻,王宝强闭眼陶醉,马蓉睁眼微笑看观众。
反过来,
马蓉和宋喆互相称为一只斗牛狗的“爸爸妈妈”。
马蓉自创的服装品牌以宋喆的狗做标志。
马蓉和宋喆有很多亲密的同游照片。
他们甚至不屑于遮遮掩掩,这是对王宝强最大的侮辱,甚于出轨本身……
这些非语言传达的,通过行为、潜意识表达出来的信息,比经过矫饰的,有目的性的通过大脑思维的,有意识表达的语言信息,更接近事实的真相:
王宝强对马蓉无原则的信任宠溺,而马蓉对王宝强恣意大胆的轻视和索取。
为什么,王宝强能够接受,并且长时间的允许自己的老婆这样对待他,并且毫不自知,心甘情愿。
为什么一个手握四个国际影帝称号的人,会沉溺在马蓉低劣的逢场作戏中,不断用“我好幸福”催眠自己?
为什么养活了老婆和经纪人的男人,会被他们如此不屑和轻视?
网上有很多对王宝强以往采访的回顾,其中一条,最打动我:
戛纳,在两部电影宣传的期间,行程很满的王宝强跟着老婆逛了一天商场,血拼各大品牌店,负责刷卡和提大大小小的包,完全二十四孝的老公,问他为什么如此,他的回答是:“我老婆这么漂亮,还愿意跟着我,我必须对她好。”
“我老婆这么漂亮,还愿意跟着我,我必须对她好”?
这句话后面的潜台词,也就是王宝强潜意识里要表达的是:
我这么丑,而我老婆这么漂亮,我是不配得到她的。她愿意跟着我,是我高攀了,所以我要对她好,给她我所有的财产和宽容,来弥补她下嫁给我造成的损失。
这不是身价过亿,和众多国际大导演合作过的一线影帝说的话,这是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大会塔村那个自卑的农民说的话。
无论是钱,才,还是名誉,都没能让这个自卑的农村男孩对自己的自信有所增加。
“爱是有条件的,长得好看的人,是更值得爱的。长得丑,就不配得到漂亮姑娘的爱。”
这就是王宝强的爱情观,这也是他最终没能得到“漂亮姑娘的爱”的原因。
因为他会让那个漂亮姑娘觉得,他“不配爱”。
丑星又不只王宝强一个。
黄渤,已经成为“老公”级别的男星,和妻子相识于微时,互相扶持20年,依然相守如初。
孙红雷,阅美女无数,最终选了又美又优秀的圈外人,闷头幸福。
王祖蓝,比老婆矮13厘米,却被老婆称为“迷你梁朝伟”。
……
他们在事业,身家上,都不如王宝强出色,为什么能如此自信呢?
“被爱是需要条件的,我长的丑,我不够好,所以我是不值得被爱的”,这个观点,究竟是哪里来的呢?
说王宝强不是为了说王宝强,王宝强家的情况我不了解。
说王宝强是为了说下面的话:
“我长得丑,所以我不值得被爱”,跟“我没钱,所以我不值得被爱”,“我没房子,所以我不值得被爱”,“我个子矮,所以我不值得被爱”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,中心思想都是:
“我的魅力,我的价值,需要由我之外的事来证明。我自己本身,是不值得爱的。获得爱,是有条件的。”
这是标准的,从小被“有条件养育“长大的孩子的价值观。
“有条件养育”和“无条件养育”是现在最主流的两种育儿观。
“有条件养育”是我们小时候最常被对待的方式,就是以孩子的行为,来判断是否能够让孩子得到我们的爱的标准——
孩子有没有收玩具?有没有按时睡觉?有没有上幼儿园?这些行为有没有完成,意味着孩子有没有达到家长的期待,我就不爱你,如果达到了,你就是个好孩子,就能得到家长的爱。
而“无条件养育”,是指,越过孩子的行为,更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。
所有的需求本身都是可以被接纳的,所以即使你为了满足这个需求所采取的“行为”我不接受,但是我是爱你的。
很多家长虽然不会因为孩子的长相爱或者不爱他,但是在其他方面,孩子必须要达到某种标准,才能得到爱。
我们要认识到父母对孩子的态度,决定了孩子的人格,进而影响到孩子成年后的婚姻生活。
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,而且这种影响是不可逆转,并且根深蒂固很难改变的。
如果想要孩子人格健全,并且将来生活幸福,做家长的在孩子0-6岁的时候,必须高度注意自己的言行,注意自己对孩子行为的反应,一刻都大意不得。
“笨蛋,没用的东西!”
“我说不行就不行!”
“我再也不管你了,随你的便好了!”
“住嘴!你怎么就是不听话!”
“你如果考一百分,我们就给你买…”
“胆子也太小了,这有什么好怕的!”
“你又做错了,怎么这么笨!”
“一看你就没多大的出息,将来……”
“都是小孩子,你怎么就不如别人!”
“就知道玩,一提学习就没精神!”
“你别再哭了,再哭不是好孩子”。
“你考试又不及格,妈妈的脸都被你丢尽了,以后再也不喜欢你了!”
“把玩具收起来,爸爸给你买好吃的,收玩具才是好孩子。”
“奶奶喜欢乖孩子,你不听话奶奶就去别的小朋友家了。”…….
这样的话,熟悉么?
我们小时候都听过,所以,现在也会顺理成章的从我们嘴里溜出来,流到孩子的耳朵里。
日复一日。
这些从小通过努力实现各种标准才能得到爱的孩子长大后,也会以自己对各种成人世界的标准,来评判自己,是不是够“好”。
两岁时候的“哭不是好孩子”,二十岁时变成了“我不能有情绪,那不是好女孩”。(不是好女孩当然是不值得被爱的)
六岁时候的“考试不及格,你就不是好学生!”,二十六岁变成了“这个项目我没做好,我真没能力”。(没能力当然是不值得被爱的)
三岁时候的“如果你不把玩具收起来,妈妈就不喜欢你了”,二十三岁的时候就变成了“我必须有钱,有房,姑娘才会爱我。”“我必须长得美,给他生儿子,我才值得被爱。”
当一个人,在想要获得自己父母的爱时,都需要达到某种条件,那在他眼里,想要得到任何人的爱,都需要借助其他的力量,而不是依靠自己本身的魅力。
所以,长相,身高,房子,工作,乃至地域,学历……一切都变得非常重要了。
没有人是没有缺点的。
只不过,在自信的人眼里,那是“特点”。
只要有缺点,就能找到自卑的理由。
所以内心的自卑,和外在条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。
内心的自卑,和认为自己值不值得被爱有直接关系。
认为自己值不值得被爱,和曾经在小时候得到什么样的爱有直接关系。
当然,每一个实施“有条件养育”的父母,也在都努力给到孩子最好的爱。
他们只能给出自己曾经经历过的“最好的爱”——他小时候被对待的方式。
但是,有没有给到孩子“无条件的爱”,跟孩子是否感受到无条件的爱,不是一回事。
所以,一边,父母以为的是“我告诉你哪里不好,是为你好!”另一边,孩子感受到的是“你只喜欢我的某些样子,当我跟你期待的不一样的时候,你就不爱我”。
这就是我们世代相传的方式。
该改变了。
当孩子作出你不接纳的行为的时候,告诉他这件事对你具体的影响是什么,你的感受是什么。但是别给他贴关于人品的标签,更别告诉他你对他的感情会因此有变化。
让孩子别再依赖自己以外的任何事,确认自己的价值。
让孩子知道自己本身就是值得爱的。
真的,求你们了!
灵性NLP导师寄语: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帮助,无论如何请记得——
父母的每一句话,特别是语言模式里带出的好、坏、对、错及情绪模式,不但是给孩子的指令,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灌输。这些灌输直接影响孩子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,而我们做父母的却不知道这些是对孩子教育最重要的一部分。因此,父母改变语言模式,孩子就会改变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。
你的生命可以变得更美好!成长是你最好的选择。
如何通过学习,让内心真正强大?请点击:NLP专业执行师。
预知更多详情,欢迎浏览中国NLP大学官方网站。
中国NLP大学是,具备授权颁发《国际NLP执行师》证书资质的办学单位!大陆首批国际NLP执行师导师亲自授课!办学16年,承载着使命一路前行!做最权威的NLP心理培训机构!
因为专业!所以信赖!
办学理念:以心唤心、以爱唤爱、用生命唤醒生命!
下一篇:谁来关注单亲妈妈的心酸
|
||
![]() |